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2021/06/19
2020年9月22日上午,随着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梁群,市体育局局长张霓与青年代表们共同启动开工装置,总投资近5.5亿元的青年SPORT港工程在银泰城西侧地块正式开工,拉开了新一轮“青年北仑”工程建设的序幕。
2021/06/19
热烈庆祝贝发中国制笔城顺利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工 程 简 介工程名称:贝发中国制笔城改扩建项目建设单位: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浙江信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浙江之江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北京中元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勘察单位:宁波新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设地址:
2021/06/19
阳春三月,春意融融,2020年国际妇女节如期而至。近日,仑江集团有限公司、信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向一直以来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每位女员工发放500元慰问金,并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2021/06/21
2017年7月25日星期二晴,高温酷暑的三伏天,在董事长王福红的带领下,公司多位领导来余姚滨海新城欧美厂房二期项目部慰问项目部现场施工人员,带来大量慰问品,对现场人员送来一阵夏季清凉,对此项目施工人员激情高涨,对项目开展又增强了一份信心,对公司又增强了归属感。
2021/06/23
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聚焦两会,让我们来看看参加此次会议的建筑业代表和委员们就建筑业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哪些建议?
1.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强全过程管控
全国人大代表、中南集团董事长 陈锦石
大力推行预制装配式建筑,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水平与技术水平。一是充分借鉴发达国家NPC技术体系,在降低成本、施工便捷、安全等领域加大研发,不断完善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管理体系,推动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更好发展;二是装配式建筑优先采用EPC总承包,从设计-采购-施工全方位把控产品质量,真正实现全过程、全专业综合高效管理;三是在政策上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占比。
2. 尽快出台建筑工程设计收费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冯远
尽快制定和出台新版建筑工程设计收费标准。建筑设计属于知识密集的服务行业,需要有一个符合行业发展水平和时代要求的价格标准,但现阶段建筑设计收费大多还是参照02标准,费率和涵盖内容都需要改进,因此应尽快重新制定收费标准,并形成定期修订机制,以保障和促进建筑设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开展建筑工程服务内容以及费率标准的研究。明确建筑工程服务的业务分类、细化范围,并据此制定费率标准。一是对工程项目的策划、可研、环评、选址、规划、设计、专项咨询、监理、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以及涵盖跨阶段的管理协调,都需要明确收费标准;二是细化设计内容,应涵盖如BIM、工业化、海绵城市、绿建及抗震超限和消防等各类近年来新增设计内容,同时,收费标准中还应考虑深化设计及由业主原因造成的多重返工等工作量;三是考虑设计的工程项目类型和复杂程度,如建筑物高度、跨度、地震烈度,新技术运用等要素,使设计工作的价值得到有效体现。
3.加强校企合作,打造新型建筑产业工人
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质量管理员 邹彬
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产业工人新蜕变。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将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与企业生产实际接轨。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将进一步缩短学生入职后的岗前培训,既节省人力成本及时间成本,也加快了个人的成长成才,同时也主动适应了企业需求。一方面应进一步发挥国有大型央企办学的特色和优势,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另一方面须抓紧落实产教融合型企业组合式激励和企业办职业学校的生均经费拨付问题,引导职业院校积极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助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高技能劳动产业大军。
促进产业工人新发展,加强装配式产业体系的保障。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推进建筑工业化,把工地搬进工厂,让新一代民工学有所用、“以战代练”,进一步从实践中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是实现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的一条务实、有效路径。同时,装配式产业体系的保障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邹彬他建议,由政府主导,政企合作,大力完善装配式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完善装配式建筑通用技术标准,加大装配式建筑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培育装配式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建筑工业化事业蓬勃发展,以更大、更优质的平台吸引产业工人就业,为产业工人打造出一个产学结合,通道畅通的产业链集群,推动“农民工”快速向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转型。
4.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行业低碳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徐征
一是要鼓励有实力的大型基建企业加强绿色建造技术前瞻性、基础性研究。不断完善绿色基建产业链和提升一体化集成实施能力,研发绿色基建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基建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并在全行业形成共识、共同推进。
二是要加大生态环境、水利水务、固废处理、城市河道等环保工程建设投入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共有工业污染地块100~200万块,受污染需要治理修复的矿山面积约150万公顷,受污染农田约2000万公顷,大部分城市水域污染较为严重。要实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意味着今后15年需要持续加大环境治理投入。
三是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中央决定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统筹考虑城乡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矿山、农耕用地生态修复,加大乡村河道生态化改造、生活污水治理,通过生态廊道联通城乡,发挥生态修复、生态景观带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只有广大乡村绿色了,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5.加强施工全过程“低碳化”考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翠坤
注重新建建筑全产业链低碳化发展。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建筑的设计、材料生产、施工建造等环节,都必须加大低碳化的考量。设计阶段,应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角度考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方面建议持续提升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能效,到2025年,新建建筑节能水平较2020年标准进一步提升20%以上,到2035年,新建建筑基本达到超低能耗水平;加快推动近零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鼓励积极开展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建设。另一方面,结构设计统筹考虑建筑全生命期包括震后修复等因素影响,注重采用适改性强、性能高的结构体系以及高性能、高耐久材料和技术,提高材料利用效率,同时注重加大绿色建材的应用。生产和建造阶段,加大绿色建造力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而减少碳排放。
注重建筑运营维护期的功能提升,有序推动既有建筑全面改造。建议中央财政加大力度支持既有建筑改造工作。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一方面加快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提升,另一方面,注重对建筑的抗震性能等安全性能提升,延长建筑使用寿命,达到减碳效果。
制定相关政策,避免大拆大建。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严格控制拆除未达建筑使用年限的建筑,避免资源浪费。
大力发展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建议重点推动太阳能光伏在建筑中应用,实现就地生产、就地消纳。因地制宜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满足建筑供暖、制冷及生活热水等用能需求。
6.建造安装推行系统门窗认证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奥润顺达集团总裁 倪海琼
推行系统门窗认证体系。要尽快编制出台系统门窗评价或认证标准,由国家认监委核准或审批,在全国范围内认定一批评价或认证机构,负责系统门窗认证工作。
加快建立标准化系统门窗数据库。要对通过第三方认证标识的产品纳入数据库,进入数据库的门窗产品应注明系统门窗的规格型号、技术要求、材料要求、工艺要求、生产单位及相对应的造价信息;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重构市场应用规则,形成质量可靠的一站式产品集采平台,为产品选择与造价编制提供支撑。
加强监理监督和社会监督必不可少。建议在现行监理监督体系基础上,实行“飞检+社会监督”的模式,对工程采用的产品规格、设计文件、加工与安装工艺等由第三方机构进行随机抽检,对质量问题一票否决,并将信息公开,对涉事单位纳入失信名录。
7.水泥行业不列入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张来辉
一是再次建议将水泥行业不再列入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建立没有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只有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的观念,应根据企业在行业内的环保和能耗管控水平来划分。
二是传统行业实现绿色发展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资金投入,国家应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如在环保错峰生产上杜绝“一刀切”,根据企业的环保和能耗管控水平,差异化制订政策,而错峰停产时所有生产线全停,既不利于节能减排,又造成了区域性的水泥供应紧张,长距离的物流运输更会增加新的排放,不利于二氧化碳减排。同时也希望在企业节能减排研发和技改上给予资金支持。
三是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利用生产工艺过程中所产生的纯余热、余压(气)发电与燃煤自备电厂区别对待,资源综合利用自备电厂不列入对自备电厂征收的政府性基金和附加费征收范围。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对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水库移民扶持基金、农网还贷资金和可再生能源附加”等,采取暂停征收。
四是建议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鼓励或支持相关水泥企业建设减碳示范水泥项目,树立标准,推广应用,为我国的减碳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五是呼吁传统制造业树立节能就是减碳、植树就是减碳的意识,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争创绿色工厂,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8.推行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的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揭新民
一是要建立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国际看,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简称IDI)已经是建筑业非常成熟的保险服务保障。国内看,IDI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省市已经实施,但着眼全国仍存在推广省市不足且缺乏全国统一指导、各地模式各异、政府参与程度不一、保险覆盖率低等现实问题。建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银保监会等部门参加,研究拟订《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实施指引》,建立相应的政策指引制度,有效解决房屋建筑维修难问题。
二是要完善制度,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完善制度衔接,首先建立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统一住宅工程完工后施工企业的保修期为两年,确保IDI保险无缝衔接保修期后的缺陷风险。
对于新建住宅工程,逐步推行投保IDI保险,引导开发商新建住宅交付使用前投保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
已建成交付使用且缴纳过维修资金的住宅工程,转维修资金为IDI保费,多出资金退还业主。
对早期未缴纳维修资金的业主,政府引导鼓励投保IDI,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激发带动早期业主认同感和参与热情。
9.加快发展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
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董事局主席 杨国强
大力支持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研发应用。鼓励行业重点企业加大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研发力度,支持相关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的重点攻关。在现有龙头企业研发成果基础上,大力推动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投入工程项目建设,加快试点推广,提升工程施工智能化水平。
加快推进以BIM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实现设计、采购、生产、建造、交付、运行维护等阶段的信息共享。融合应用传感器网络、低功耗广域网、5G、射频识别(RFID)及二维码识别等物联网技术,全面提升智能建造信息化水平。推广BIM报建审批和施工图BIM审图模式,实现信息化监管,提高监管效率。融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设立建筑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实现行业数字化赋能。
研究建立和完善智能建造标准体系及评价体系。由行业权威机构或龙头企业牵头,联合行业研究团队、专家学者、骨干企业等力量,研究建立与智能建造相匹配的产品标准、施工标准、设计标准、BIM集成设计标准、装配式部品部件标准、新型建造工艺工法标准、验收标准等标准体系,为推进智能建造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推动建立和完善智能建造的基本规定、评分体系、评价等级、评价机构等,加快实现智能建造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化应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10.加大租赁住房供给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 王玉志
加大租赁住房供给力度。一是有效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加大对中低收入家庭租赁补贴力度,覆盖新就业人员和基本公共服务人员,减少公租房实物供给。在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大力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地方政府抓好项目、土地、资金统筹,鼓励企事业单位充分利用自有闲置土地建设政策性租赁住房,允许企业将商业用房、工业用房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二是支持企业投资建设租赁住房。通过单列土地租赁住房用地计划,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按年缴纳土地出让金等,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投资回报,激励企业开发建设租赁住房。
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国家从租赁住房供应、租赁主体管理、租赁权益保障等多个方面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政策。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财政税收、金融等部门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增加土地供应,加大财政支持,降低税费负担,扩大融资渠道,提供信贷支持,使各项配套政策正向激励落地见效。
加快立法进度,规范市场行为。国家层面尽快出台《住房租赁管理条例》,为行业监管提供法律支撑。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培育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大力发展长租房市场,建立健全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持续整顿市场秩序,规范市场
2021/06/23
12月1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发布《关于停止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现场专业人员统一考核发证工作的通知》。
根据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行业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现场专业人员包括: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也就是常说的“八大员”,本通知的下发预示着“八大员”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2021/06/23
发展装配式住宅是上海实施住宅建设行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切实转变城市建设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现实需要。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同志指出,发展装配式住宅(建筑)是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抓手,是建筑业的工业化革命。
上海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组织调研和部署,正在把装配式住宅发展作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力推进,力争走在全国前列。
2021/06/23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生态环保养老服务等重大工程建设,以调结构促发展、推升级;并听取政策措施落实第三方评估汇报,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会议强调,要坚持定向调控,以解决长远问题的办法确保当前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紧扣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一批“补短板”的重大工程建设,这是促进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稳投资、促消费、惠民生。会议确定,今明两年抓紧推进以下工程:一是实施大气污染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推动改善生态环境。二是加快建设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康复医院等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养老院、农村养老设施等养老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基层群众能力。建设公众健身活动中心等,推动便捷体育健身设施在城乡广覆盖。三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开工建设一批风电、水电、光伏发电及沿海核电项目。会议要求,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和落实配套政策,改革投融资机制,更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会议指出,为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近期国务院委托全国工商联等单位,采取走访企业、入户调查座谈等方式,对简政放权、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棚户区改造、扶贫开发、农村饮水安全等改革、发展、民生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总的看,这些政策基本落实,积极效用正在显现,但也存在一些政策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监管跟不上等问题。会议要求,要结合政府转职能,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一是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重点解决“会批不会管”,“对审批迷恋、对监管迷茫”等问题。建立与审批相关的中介机构信息公开制度。二是以垄断性较强的领域和行业为重点,推出一批适合民间资本投资意愿和能力的好项目。三是盘活存量资金,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等的财政支持,确保按期完成棚改、减贫、饮水安全等年度“硬任务”。会议强调,第三方评估对政府工作既是监督,也是推动,要形成制度。对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要落实责任,抓紧整改,使政策落实成为一场“接力赛”,确保“抵达终点”,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2021/06/23
7月21日,江苏省和上海市的100多位建筑行业的领军人物共同发出了尽快改变当前建筑业粗放式管理、利润水平低下、产能过剩、资源利用偏低的状况,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的呼声。这是在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和上海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联袂在上海举办的 “江苏省、上海市2014年建筑业发展交流会”上发出的声音,江苏省建筑行业百强企业代表和以上海市建工集团为代表的几十家大型骨干龙头建筑企业代表共130多人参加了交流会。会上,众多的企业家就行业发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作为共同主办方的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会长高学斌在讲话中指出,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建筑业面临转型升级和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任务十分迫切,江苏省、上海市建筑业龙头骨干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两省市建筑行业协会领导一起,共同研讨交流建筑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这不仅是推动两省市建筑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两省市建筑行业协会服务会员企业的需要。会议就如何加快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如何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如何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如何提升建筑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研讨交流,以推动两地建筑业共同面对新的挑战,共谋发展大业。
南通四建总经理俞国兵就以上话题介绍了他们的做法是依托主业,发展相关产业;依托人才和技术进步,占领高端建筑市场;实体企业与资本融合,走资本与施工相结合的道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上海建工集团副总裁蔡国强就企业整体上市助推企业改革发展进行了交流。他说,企业整体上市后,产业链资源形成了整体合力,使集团营业规模跨上了“千亿台阶”,实现了“百亿增长”。目前,企业战略发展定位更加清晰,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更加完善,技术创新要素更加积聚。蔡国强认为,推进国有企业整体上市也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推动企业进步作用十分明显。
面对建筑工程质量中出现的“楼脆脆”和廋身钢筋问题,国内著名的建材配套供应商上海钰翔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葛华以追求“阳光下的利润”和“所供应的建材合格率100%,不提供假冒伪劣建材;所供应建材数量准确性100%,不缺吨少两;所供应建材到货及时性100%,不让工地停工待料;所供应发票真实性100%,不提供虚假发票。的四个100%,赢得与会建筑施工企业代表的赞誉。
会议由上海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副会长高志海主持,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秘书长贺志良等出席会议。
2021/06/2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提升绿色建造能力,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和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建筑工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新装备博览会3月4~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
本次展会是进一步落实郑一军会长指示,以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为主线,以“四新技术”为重点,发挥我会对建筑行业发展的引擎作用。
此次展示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的E3、E4展馆布展,展示规模12000平米,参展企业近500家。展会展品以建筑工程新材料为主,涵盖建筑保温材料、干混砂浆、新型墙材、防水材料及小型机械设备、机具等,现场进行施工工艺演示,展示了具有国际建筑工程领域领先水平的产品、技术和方案。展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建筑业人士及社会观众近 20万人。
本次展会的亮点:一是设立了专门的施工工艺现场演示区,循环演示,内容包括机械化施工工艺、岩棉保温施工工艺、薄法施工工艺、饰面砂浆施工工艺等,观展人员可亲自动手体验和参与;二是设立了建筑保温节能及绿色建筑、地坪工业、干混砂浆三大论坛区,邀请专家与观展人员进行现场讲解与互动;三是增加了建筑机械的展品种类,特别是对一批操作简便、施工效率高的适用于建筑砂浆、地坪、模板脚手架、混凝土泵送等新型机具机械进行了展示;四是中国建筑科学院对抗震加固新产品进行了演示。通过这种零距离的观摩、沟通和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新装备的了解,产生了兴趣,达到了对新型建筑材料及应用技术的推广目的,得到了观众的好评。
3月4日上午,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徐义屏、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涛携协会秘书处及各分支机构有关人员莅临展会现场参观学习。在中国建筑业协会主题展示区前,认真听取了参展的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技术分会、深基础施工分会、材料分会、混凝土分会、建筑防水分会、机械管理与租赁分会、建筑安全分会、智能建筑分会、园林与古建筑施工分会、绿色施工分会等10个分会和有关企业的介绍,大家认为“提升绿色建造能力,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主题展区对推广先进适用的建筑技术,推进我国建筑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届博览会与第21届中国国际建筑装饰及材料博览会同期同地举办,展区面积达22万平方米,通过最新技术、材料、产品的亮点展示,旨在促进建筑工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构筑全方位、规模化、专业化的展示推广平台,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上一页
1
下一页